2015年9月3日星期四

英法遊蹤 - 巴黎,去又來。


20年後重遊巴黎,看到的,沒有看到的,都與從前的記憶交替。巴黎的鐵塔仍然浪漫動人。貝聿銘的玻璃金字塔不單是羅浮宮的入口處,也是新與舊的融合。不過,新與舊都只是相對的說法。廣埸上的遊客都興奮地站在石躉上,不約而同擺出手執金字塔的手勢,你可會是其中一位?

羅浮宮始建於十二世,最初是用作監獄,
後來一度成為皇宮,最後成為藝術品博物館。


1989年為紀念法國大革命200周年
而修建的玻璃金字塔,成為了羅浮宮的入口處

由歌劇院那邊行過來,便看到這個景象。
來過巴黎的,是否有這個印象?

羅浮宮廣場與杜樂麗花園遊人縱多,還是感覺到那份和諧與悠閒。漫遊其中,懶洋洋的,我懶得舉起相機。行得攰了,索性在噴水池邊,看看海鷗與水鴨游泳。

杜樂麗花園 (Jardin des tuileries)
位於羅浮宮與協和廣場之間。
1564年時為了興建杜樂麗王宮而設計。
和諧共處

來到協和廣場,一片寧靜。可會想到在兩百多年前,一場風起雲湧的革命,推翻了君主專權制度,也在這裡架起了「斷頭台」。第一個被推上「斷頭台」的法王路易十六,之後就是他的瑪莉皇后。我依稀記得看過一幅圖畫描述觀眾坐著「斷頭台」前看處決。其中一位女士在編衣,每織一針一個人頭便掉下來。還有,杜樂麗公園也曾血流成河,國王的衛兵在這裡被追捕屠殺。沒法想像在追求平等、博愛、和平的過程中,人類可以如此失控,如此恐怖。
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
在法國大革命前稱為路易十五廣場。
位在巴黎的核心地帶,以埃及方尖碑為核心。
路易十四雕像
杜樂麗公園附近有個小凱旋門,從前也是為慶祝拿破崙的勝利而築成。在不遠之處,戴高樂廣場上的凱旋門,如今只有川流不息的車輛,不再迎接凱旋而歸的軍隊。

騎兵凱旋門( L' Arc de Triomphe du Carrousel),
是拿破崙(Napoleon)在 1806 至1808 年之間所建,
後來的人又稱其為「小凱旋門」。
雷蒙耶將軍大街(Avenue Du general Lemonnier)

法國女英雄聖女貞德雕像
第一次世大戰法國英雄福希(FOCH)銅像

法國曾經歷過多場重大的戰爭,英法百年之戰、普法戰爭、還有兩次世界大戰。然而在時間的巨輪下,再驚天動地的戰爭都不過是一段又一段的歷史。


巴黎塞納河美得令人不想走動,索性走到河邊坐起來。吃個法國地道小吃可麗餅,看著看著,在巴黎彷彿沒有趕路的人。忽然,想起了聖母院在河的另一邊......聽說治安不太好。

最後一天的早上,我們乘搭地鐵到夏佑宮去拍攝艾菲爾鐵塔。不久前,因版權問題的爭議,都說拍攝巴黎鐵塔會觸犯法例,但來到巴黎,不得不跟鐵塔拍幾張照片。邊拍邊走,經過戰神廣場,很快便走到軍事學校。

夏佑宮(Palais de Chaillot)
這裡是拍攝鐵塔的有利位置,所以遊人特別多。



巴黎軍官學校 (Ecole Militaire),成立於1750。
拿破崙年青的時候曾在此受訓。


在巴黎住了三個晚上,每天都經過加尼葉歌劇院,卻沒有認認真真去看它,印象只記得清晨與傍晚總有不少人聚集在台階前。
下塌的酒店

巴黎歌劇院
是由查爾斯、加尼葉於1861年設計而建成。

最後見識了「老佛爺」的華麗與浮誇,便坐上「歐洲之星」回倫敦去,繼續我在英國未完的旅程。

巴黎老佛爺百貨公司 ( Galeries Lafayette Haussmann ),
其非凡歷史始於 19 世紀末。




2015年8月29日星期六

英法遊蹤 - 楓丹白露宮


如愛麗斯夢遊仙境,走過莫奈的宅邸與庭園。下午,一團人又出發去另一個目的地-楓丹白露宮。

楓丹白露(Fontainebleau) 在法文意思是美麗的泉水。從正面看去,楓丹白露宮的外貌顯得有點舊,卻不失皇宮的氣派。

榮譽庭院又叫白馬廣場

皇宮內攞放了由中世紀到十八世紀的雕刻與油畫。穿梭於壁畫長廊、會議廳、舞廳、國王辦公室、國王寢室、王后臥室....裡裡外外,留下不少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與藝術珍品。

從前的宮殿,今天的博物館,裡面擺放著的物件,一枱一椅、一牀一帳....穿越時空向遊客訴說過去八百多年裡,一個又一個與它有關的歷史故事。


路易十三就是在這裡出生
狄安娜長廊
皇帝寢室
皇后臥室

十二世紀的法國,年輕的君王路易七世在法國北部的楓丹白露鎮修建城堡。到了文藝復興時期,弗朗索瓦一世對楓丹白露進行大改造,令其成為一座富麗堂皇的王宮去到十七世紀,亨利四世又再進行了大規模的擴建和裝飾,令宮殿的庭院、花園更美崙美奐。經過幾個世紀的打造,楓丹白露成為了法國最大的王宮之一。



弗朗索瓦一世長廊

亨利四世的浮雕

路易十五翼樓


歷代的法國君主把它視作打獵的行宮,也有好幾位國王在此居住,包括在法國大革命中被推上斷頭台的路易十六與一代軍事天才拿破崙(又稱拿破崙一世)。

法國大革命令法國踏上共和國的道路,其後的衝突與動亂,直至拿破崙上台而結束拿破崙稱帝,成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並選擇了楓丹白露宮作為他的皇宮。

拿破崙一世紀念館 - 肖像畫廊
拿破崙一世的寶座殿
拿破崙出征時用的營帳

拿破崙穿過的衣服

拿破崙背棄了與初戀情人訂下的婚約,與風流寡婦約瑟芬結婚。稱帝後,親自為約瑟芬加冕為皇后,住在弗朗索瓦一世長廊旁邊的房間。然而,為了鞏固拿破崙的王朝,這個宮殿的皇后不久便換上了奧地利公主瑪莉路易莎。


拿破崙畫像
穿著加冕服的約瑟芬


1812年-1814年期間,拿破崙將當時的羅馬教皇軟禁於此。1814年拿破崙被歐洲聯軍打敗,巴黎淪陷,他就在楓丹白露宮被迫簽字退位,所簽的條約,就是歷史上的《楓丹白露條約》,簽字的辦公廳後來被稱為退位廳。

在宮殿前面的白馬廣場,馬蹄形狀的樓梯台階上,拿破崙向其近衛軍團發表了著名的告別演說。之後,他就被流放到地中海的一個小島-厄爾半島運就是這樣的諷刺。

馬蹄形台階

1814年4月20日,拿破崙流放厄爾巴島,就從此處出發,所以這裡也被稱為告别庭院。
1870年,拿破崙三世所建立的法蘭西第二帝國覆滅,楓丹白露宮担任行宮的角色也告一個終結。

最初,以為兩個半小時遊覽這個王宮時間應該很充裕。我們慢步細味當中的建築、裝飾與擺設,嘗試想像那些金碧輝煌、豪華綺麗的生活。

彩繪玻璃窗


遊畢王宮便轉去找美麗的泉水之處,那知一出到後面的庭院,才知道這邊還有一個偌大的花圃與人工湖,還有公園與森林。看見這如詩一般、似畫一樣的風光,我呆了。難怪詩人徐志摩會偷偷來這裡的森林野餐。我知道沒有可能在集合時間之前走畢,唯有在人工湖邊隨便走走。


大花圃佔地14公頃,
打造於路易十四期間,是歐洲最大的花圃。


膳房庭院與大花圃
人工湖原來是個鯉魚池,那是亨利四世放養鯉魚之用。此時此刻,湖上有三三兩兩的遊人在泛舟,白色的小艇點綴了那一片青綠,風光旖旎,令人迷戀。活在這人間仙境的统治者,又豈會體會到出面真實世界的悲慘生活。


鯉魚池

湖心亭


泛舟湖上


「楓丹白露」這個充滿詩情畫意的譯名,
很多人誤會是出自詩人徐志摩,
其實,那是來自散文家朱自清1934年的《歐遊雜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