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3日星期一

墾丁輕鬆自由行 (四) - 完結篇


去了墾丁六天,逗留了五個晚上,四天內遊走於恆春半島各個風景區,看到最多的應該是藍天白雲下的海洋。由西至東,台灣海峽、巴士海峽和太平洋都見證了許多歷史和紛爭。台灣海峽又名「黑水溝」,由中國經水路到台灣,就要渡過這條「黑水溝」。一聽「黑水溝」這個名字,就想到這是個是非常險惡的海峽。太平洋浩瀚無際,令我聯想起那次驚心動魄的太平洋戰爭,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其中一部份。鵝鑾鼻燈塔位於台灣的最南端,隔著巴士海峽與菲律賓遙遙相望。燈塔的興建與美國商船「羅發號」沉船事件有關。於一八六七年,「羅發號」自汕頭駛往牛莊途中,因遇暴風雨,迷失方向,漂至鵝鑾鼻西南九浬處七星礁附近觸礁沉沒,船長及船員棄船乘小艇,於恆春尾龜仔角鼻山登岸。 登岸後又被俘遇害,美國政府因此建議在該處設立燈塔。

鵝鑾鼻燈塔是台灣八景之一,位於台灣最南端,於清光緒9年(1883年)建成,甲午戰爭後 ,清軍撤離台灣,恆春知縣奉令秘密焚毀南台灣鵝鑾鼻燈樓、石牆,以及石路碼頭。燈塔因此在9月13日被摧毀。日治時代燈塔得到修復,卻又在二次大戰時遭盟軍空襲毀壞。光復後,燈塔依原建築修復,目前為台灣光力最強的燈塔,被稱為「東亞之光」。



白色的燈塔佇立在藍天白雲下,相映成趣。




鵝鑾鼻燈塔初建時,經常遭受當地原住民侵擾,故塔基築有炮台,圍牆上開鑿槍眼,牆外四週並挖設壕溝,建成後曾派武裝士兵守衛,是世上少見之武裝燈塔。現已成為古蹟。

 

鵝鑾鼻公園好大,好綠,好曬 !



從鵝鑾鼻公園望過去的大海,就是巴士海峽!



連接著海口港沙灘的就是台灣海峽了。
 

位於恆春西海岸的紅柴坑漁港。


「佳樂水」望出去就是一望無際的太平洋。





遊覽完「佳樂水」,順道走去看「港口吊橋」又名「茶山吊橋」。這條橋在台灣有「最長的吊橋」稱號。



橋上可以看到整個港口溪的風景。



龍磐的草原地層隆起,部分珊瑚礁岩層崩落,而型成居高臨下的崩崖地形,面對著遼闊的太平洋。


 
崩崖下有山羊自由自在地吃著青草


在墾丁的第五天,我住在「船帆石」的民宿,一心預留這一天去玩水上活動,可惜天公不造美,當天狂風大雨。中午雨稍停,見天空似乎放晴,便嘗試走到海灘看看,冷清清的,只有幾個人在弄潮。後來,來了十數個青少年,有男有女,氣氛頓時熱起來。誰知風雨又來,起初還想多留一會,怎知那雨愈落愈狠,風愈吹愈猛,風吹起沙粒連雨水一併打到身上,我唯有怱怱走回民宿,幾分鐘路程,卻走得十分狼狽。第二天早上,吃個簡單的早餐,我就輕輕的離開了墾丁。
回到香港,看新聞才知道當天在南灣那邊有泳客被海浪捲走,真是欺山莫欺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