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7日星期五

身邊小故事 - 義犬之恩

網友一文中提到南宋末年崖門海戰一段歷史,說到當時駐紮在新會崖山的宋末朝廷被元軍大敗後,宰相陸秀夫就背着八歲的小皇帝趙昺跳海自盡。而隨行十多萬的軍民,亦相繼跳海或鑿沉船隻殉國。

自蒙古軍大舉南侵中原領土以後,宋室便向南遷移,後定都臨安(即今杭州)。可惜,最後元軍統帥伯顏所率領大軍佔領,南宋宗室唯有再次南逃。然而伯顏一心想將宋朝皇室斬草除根,對南宋流亡小朝廷窮追不捨。

兩位末代宋室繼承人被迫流亡,在文天祥陸秀夫張世傑陳宜中等人護送下,曾逃至九龍官富場(即今九龍城附近),「宋王台」石便是與此段歷史有關。在「宋王台」石以外,我聽過一個有關宋室南逃的小故事。

很久以前,我曾在沙頭角禁區內工作,在那裡認識了一位姓宋的朋友。朋友是客家人,住在沙頭角禁區內一條小村落,身高六呎,談吐溫文爾雅。那時住在新界的人,當中吃狗肉的人不少,但這個朋友與他的族人都不吃狗肉。禁吃狗肉是祖先遺訓,因為狗是他們祖先的救命恩人。

原來朋友的祖先正是當年隨同南宋宗室流亡的之師,為了躲避元軍追捕而不斷南逃,卻因兵荒馬亂而走失了。驚弓之鳥,前路茫茫,卻找不到逃生之路,元軍又在後面緊緊追迫。正所謂前無去路,後有追兵,危急之際,忽跑來一犬,此犬甚有靈性,帶領朋友的祖先人穿過茂密的樹林,輾轉找到了藏身之地,成功避過死纏不放的元軍。從此,朋友的祖先便隱居在一條小村落裡,後來把原本的姓氏改為「宋」以紀念自己是大宋王朝之後。



題外話:

最近流行的盆菜起源也與宋室南逃有關。話說當年宋室帶著大批官兵隨從南逃,途經今日新界的鄉村,村民見皇師駕到便殷勤招待。不過由於人數眾多,一時之間找不到足夠器皿盛載菜餚,於是將所有食物放入木盆內。後來,盆菜成為新界鄉村的傳統,每逢喜慶節日,都會安排盆菜招呼賓客。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