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後,我跟著講解員走在鵝卵石鋪成的古老大道上,一邊聽故事一邊拍照。風吹來陣陣臘鴨的香味,有部分團友便走了去買臘鴨。解散後,我再四處逛逛,才發現「珠璣巷」不只是一條老巷,而是一個古老的小鎮。鎮裡有老榕樹,老榕樹見證了這裡的歷史與滄桑。石橋、垂柳與河水構成一幅美麗的圖畫。
從講解員我聽到了有關「珠璣巷」的故事:
「珠璣巷」有一千年多年的歷史,位於粵北邊陲,在「梅關」南面十四公里,是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城鎮之一,也是南北交通的重要通道。自唐朝名相張九齡奉唐玄宗之命開鑿了「梅關古道」後,「珠璣巷」 - 從前的沙水鎮,(因其位於沙水河西面), 便成為南來北往旅客的歇息地,亦遂漸發展為大庾道上的重要驛站,也是南遷人士的中轉站。
「珠璣巷」在唐代時曾稱為「敬宗巷」。後來李湛當上了皇帝,是為「唐敬宗」,居民為了避違,又紀念「唐敬宗」曾賜與珠璣絳環給當地七世同昌的張興,逐而改名為「珠璣巷」。不過,到了南宋末年期間,卻發生血洗「珠璣巷」的悲劇。
傳說南宋末年,昏庸無道的「度宗」登位後荒淫無道,軍國大權盡交給奸臣賈似道。因胡妃父兄主張抗金,遭到了奸相賈似道的諂害,父兄被害,胡妃被迫出走,在杭州投江自盡,被南雄「珠璣巷」富商黃貯萬救回,黃貯萬便帶著胡妃返回「珠璣巷」過生活。豈料,胡妃隱居於「珠璣巷」的消息,最後還是被賈似道得悉。賈似道為了殺胡妃滅口,便向皇帝訛稱「珠璣巷」有人密謀造反。皇帝立即下令要血洗「珠璣巷」。「珠璣巷」的百姓知道朝廷要屠村,立即倉皇南逃。當時,聚居於「珠璣巷」中,有約一百餘不同姓氏的百姓。眾人上了船後,胡妃卻走回岸上,因為她知道賈似道的真正目的是要殺她滅口,她若隨眾人逃亡,官兵必會窮追不捨。胡妃為了不想再累及無辜的百姓,便走回「珠璣巷」投井自盡。胡妃的生命就此完結,而「珠璣巷」的難民便開始移遷到珠三角洲各地落地生根。
從這裡看,你看到回家的「回」字嗎?
從水路南遷的百姓。
從陸路南遷的百姓。
臘鴨飄香。
胡妃塔,為胡妃投井之地。
張興舊居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