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6日星期六

香港周圍去 - 香港中文大學

中秋節翌日是公眾假期,那天天氣很好,我走了去中大校園閒逛了半天。

見網友貼了一些香港大學的照片,我也來湊熱鬧,講一講 香港另一所著名大學 。

中大成立於1963年是香港第二所大學。

中大以前有一條路很出名,那就是一條「辮子路」,即是不是中大學生,也一定聽過,現在中大內仍不時有鬼異事件發生。

而另外一件事最為人所流傳是民主女神像能夠安放在中大校園。

中大是一所優秀的大學,著名詩人余光中曾在中大中文系系主任。 更有多名中大教授曾獲得諾貝爾獎,其中包括光纖之父高錕和楊振寧。而中大校友丘成桐更獲得有「數學諾貝爾獎」之稱的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的大學。


200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之一高錕,亦為中大電子系創辦人、講座教授及前校長。

現任校長沈祖堯,於2003年沙士一疫中,帶領其醫療隊伍在前線與疫症對抗,與另外兩名香港醫學家同被《時代週刊》列為當年的「亞洲英雄」。其和藹親切的笑容,成為學生的偶像。


晨興書院

    五旬節會樓
     















    大學科學館






     邵逸夫堂


    "UC BALL" 聽說是用來用來發射信號。


    這裡原名林蔭大道,因建築費耗費百萬港元,因而被戲謔為百萬大道。

    《仲門》又名《烽火台》






    正門入口


    伍宜孫書院
      

     走入中大校園,到處都是樹木。

    教職員宿舍(第三、四苑)
      

    和聲書院

    從中大眺望到大埔的觀音像

    2013年11月15日星期五

    憑詩寄意 - 微笑


    看了外國網友拍下楓紅片片的照片,寫下了這一篇新詩,獻給所有喜歡笑又或是忘記了笑的人。

     


    楓葉,
    紅了一片,
    輕輕的,
    從樹上飄下,
    上演著季節的交替。


    星星,
    從天空偷渡下來,
    待在一地的楓葉裡,
    就是要看這人間的美麗。
     
    晚上,
    你在月光下、
    在鋪滿了楓葉的小徑上散步,
    請 -
    放輕你的腳步,
    因為星星就躲在

    那紅紅黃黃的長堤
     
    風,
    若吹起那落葉,
    在搖曳之處,
    你或會發現星星的踨影。
    要是你真的看見了,
    就請給他們一個微笑,
    因為 -
    微笑是這世上最美麗的東西。




    在此特別多謝波士頓老陳慷慨借出兩張動人心弦的楓葉照片。








    2013年11月10日星期日

    憑詩寄意 - 秋夢

    昨夜,寫《香港周圍去-昂平》一文時,忽然記起年輕歲月時所寫下的一首詩,那時真是多愁善感。

     

    秋夢   
     
    靜悄悄,望銀空。
    聽秋風 ,花影動。
    月兒在天空,
    夢裡境朦朧。
    楓紅片片落夢中,
    落葉驚殘夢。
    忽覺秋雨點點下,
    點滴在黃花。

    2013年11月9日星期六

    昂平

    剛剛過去的星期日,因為有些事要去大嶼山,又見當天風清氣爽,便順道到昂平走一會。想不到在那裡我發現了「昂平湖光」。




    自從東涌發展成新市鎮後,要去大嶼山真方便,只要入閘「嘟」一「嘟」,出閘又「嘟」一「嘟」,便到達東涌地鐵站,真是輕鬆又快捷。步出地鐵站外,很容易便找到巴士站。

      
    我坐在舒適的巴士裡,欣賞沿途風景。車繞著山而行,經過長沙、塘福。望出窗外,我看到我的青葱歲月,看到我和朋友一起走過的地方。在那裡有過我們追逐的影子,有過我們歡樂的歌聲,有過我們無憂的笑臉。那些日子,我們有很多說話,也有很多心事。車快速開動,窗外的景色都往後退。

    我乘搭的23號巴士,不消半個鐘便到達昂平,也是寶蓮寺的所在地。假日的昂平十分熱鬧,遊人如鰂,大多數都是來看大佛和心經簡林。我原本也想往心經簡林走一會,但那裡遊客太多,「大聲公」的聲浪也太吵耳,於是我走了去茶園那邊。人走入了茶園,立即找回了清靜。茶園裡有十數隻蝴蝶在飛舞,可惜已經是深秋,看到的花不多。沿著「奇趣徑」而行,兩旁樹木的姿態都長得很奇特,縱橫交錯,在光影之間,構造出一幅又一幅意境深遠的圖畫。徘徊在婆娑樹影之際,我還看到「鳳凰縹緲」的景象。

    走出「奇趣徑」,我便朝向鳳凰山那邊走。站在鳳凰山腳眺望被群山環抱的石壁水塘,我有新的發現,原來這裡也有一個「湖」。天色灰暗,看到的景物有點朦朧,站在這裡的我彷彿在做夢。我常在夢中看到的湖如幻如真,在這裡看到的湖卻又似夢迷離。

    都十一月了,還掛起一號戒備信號,一陣陣的強風,把我一頭短髮都吹得好亂。忽然耳後傳來潺潺的流水聲,我四處張望,附近明明是沒有溪澗,怎會有流水聲音? 風再起時,潺潺流水聲音又在耳邊響起,我望著滿山隨風擺動的樹,才明白「潺潺流水聲音」是那樹枝與樹葉拂動的聲音。大自然何等奇妙!
      
    站在鳳凰山腳,望過去的心經簡林,有點肅殺蒼涼,與附近碧綠蒼翠的一大片樹林,顯得有點格格不入。我回頭望著鳳凰山,好想一個人瀟瀟灑灑的上去走走,可惜我還有別的事要做,唯有轉身離去。下一次,我定找個好天氣的日子再來看山,再來看「湖」。
      
      
     

     樹成了屋主了。 


     最不起眼的臭花草 




     


     相信這裡從前是一塊田



    樹上都長滿了木瓜。


    一間又一間荒廢了的房屋。

    


     
    一條長長的樹幹橫跨小徑,彷彿是一隻長頸龍要從樹林走出來。
    大紅花的花芯像小燈泡掛在其他的樹枝上。

     
    樹幹長得像得鬼爪一樣但樹葉卻那麼翠綠。



    樹葉和氣根都僅有的陽光遮蔽了。
    從茶園看過去的鳳凰山。


    茶園空氣潮濕,如果是有霧的日子,相信在這裡看「鳳凰縹緲」,一定很美

     

    光禿了的樹幹,顯得有點蒼涼。
    

    走出了小徑,來到昂平高原,豁然開朗。

    

    鳳凰觀日






    石壁水塘也有湖光。




    心經簡林





       有毒的顛茄



    金針花

     紫色的小花

      風波下的纜車。


     再會

    2013年11月6日星期三

    秋之心情


    
    秋天的腳步已經來到,最近看到的網誌都多與秋天有關。「悲秋」自古以來都是中國文學上的一個主題,秋天與寂寥總是有影皆雙。

    也許是因為李清照的《醉花陰》「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寫秋天的思念寫得太好,於是文人就將秋天與思念縛在一起。漢代一首古歌第一句便說:「秋風蕭蕭愁殺人,出亦愁,入亦愁。」便直接說出秋風吹起,伴隨詩人都是滿滿的哀愁。就連辛棄疾也有一句「是誰秋到便淒涼。」一語便道出秋天的來臨叫人感到淒傷。至於《紅樓夢》的《秋窗風雨夕》共寫了十五次「秋」,秋花、秋草、秋夜、秋窗、秋雨、秋風、秋夢、秋情、秋屏和秋院,真是把「秋」寫得淋離盡致。

    然而,我覺得秋天不應哀愁,我要還秋天一個清白。秋收冬藏,春天播下的種子,秋天便是收成的日子。秋天是豐收的季節,雖然花開過後便要凋謝,但不要傷心,因為那是要結果實的時候了,果實裡藏著種子,種子帶來是新的希望。秋天原是要讓人休養生息的季節,也是叫人等候的季節。等候冬至,等候秋收後,一家聚首的機會。雖然現在已經不是農耕社會,但冬至的意義卻仍然存在,中國人常說做冬大過年,所以那天我們都會煮一頓豐富的晚飯,與至親的人共享天倫之樂。
    我記得小時候,冬至那天,母親都會搓湯圓。吃過冬至晚飯,我們便在屋子中間放一個小炭爐,炭爐上燒一鍋熱水。幾姊妹坐在櫈仔上,靠著母親幫手一起搓麵粉,搓好的湯圓就放入熱水裡煮。煮好了就撈上花生、芝麻和白糖一起吃。熱辣辣,軟綿綿,十分好滋味。
    母親是個典型的中國婦女,傳統習俗一定要跟隨,節日總有很多事情要做,以前我覺得中國的節日太多人繁文縟節,如今這些都已成了回記憶。
    回憶開始飄遠,想起從前的秋天,黃昏的天空,我會看到雁群飛過,耳邊響起歐瑞強的歌聲:斜陽伴晚煙,我像歸鳥倦,晚霞伴我過稻田.....

    秋天果然是個令人思念的季節。




    2013年11月2日星期六

    殭屍(電影)


    一個80後的女孩告訴我,她最近看了《殭屍》, 覺得很好看。她更發人深省的說:彊屍恐怖不及人恐怖啊!引起我去看這齣電影的興趣,於是我便走了看早場。不知是劇情太緊張, 還是故事太悲哀,看完之後,我心裡忐忑不安,久久不能釋懷。
    我覺得一齣電影好看不看,有時要視乎個人喜好、心情與閱歷, 所以我在此不是來說這齣電影好不好看,值幾多分。也不會講述劇情,以免影響準備入場觀眾的興緻。我只是想抒發一下感受,釋放那份壓迫的感覺。
    《殭屍》打正旗號要向80年代的殭屍電影致敬,所以電影裡的演員,大部分都是與當年的殭屍片有關。先找《殭屍先生》的錢小豪當男主角,然後有兩大影后 - 鮑起靜與惠英紅做女角,又找來陳友跟鍾發再做道士,還有吳耀漢、樓南光和盧海鵬當莞茜蔥。(這句話是抄襲羅蘭姐的,意思是配角可以提升整部電影的戲味,絕對不是貶義。)個個都是老戲骨,單看演技都值回票價。

     《殭屍先生劇照)

     當電影一開始便播出《殭屍先生》的主題曲,聽起來令人有一種要穿越時光的感覺。《鬼新娘》這首歌本身就已經夠淒怨,再配合畫面那種的灰暗格調,令人很容易投入電影裡面。 錢小豪的主角是一個引子,一步一步將觀眾帶入故事裡面,他飾演一個落魄過氣紅星,因放下不下昔日的光輝,打算走回屋邨自殺。鮑姐的演技真是爐火純青,她飾的角色是個屋邨老婦,因不能接受相依為命的老伴逝世,與心術不正的道士合作,將老伴練成殭屍。
    整部電影都令人很難過,故事裡的人與鬼都是悲劇人物,每一個人都有放不下的往事,令人睇得好沉重。一條老化的屋邨,只有一個小孩,這裡是否暗喻香港人口老化。屋邨裡面的人都帶著夕陽餘暉已盡,逐步走向滅亡的感覺, 充滿絕望和無奈。
    我還是喜歡《殭屍先生》,黑色的元素卻是熱鬧又充滿朝氣。
    最後,要提醒要入場的網友,這齣電影是一部恐怖片,因為我鄰坐的一對母女,全場都用周刊遮住眼睛不敢看。喜歡睇恐怖片的,有空可以去看,不過如果覺得不好看,不要來罵我啊!